目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活动掠影

何以无碍?为孤独症儿童构建友好世界,东职大学生团队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5-01-06 15:44:37


需求调研

孤独症友好的

无障碍建设

需求调研

     在孤独症儿童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能做些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大学生调研团队,开展了 “孤独症友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需求调研”。这是东莞市首个大学生团队发起并完成的孤独症无障碍需求调研,很有意义。

     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 7‰,这已然成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家庭幸福的显性病症。公共环境对孤独症患者充满 “不友好” 因素,如嘈杂声音、复杂布局、低公众包容度等都是孤独症人群及其照护者使用公共场所、公共设施时的主要障碍,这影响了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康复,也增加了照护者的压力和焦虑。

     为摸清孤独症儿童活动偏好与外出挑战、调查照护者对友好环境设施的态度并收集利益相关者的改进需求与政策建议,东职的这一支大学生调研团队面向孤独症儿童家长、特教老师、普通融合机构教师、社工、社区工作者、公共场所设施管理者等发放问卷,共收回331份有效问卷;他们还前往孤独症儿童康复干预机构进行实地观察,获取一手数据。他们也曾来到牵牛花儿童潜能开发中心与孤独症儿童互动,与特教老师、志愿者访谈了解儿童在日常生活功能发挥受阻方面的情况。

     调研发现,孤独症儿童最喜欢去商场、公园等场所,可这些地方也是照护者觉得出行最困难的地方。让照护者感觉到困难的因素主要是场所规定与孤独症儿童的残疾特性的冲突以及公众的不理解和排斥态度。同时发现,接触孤独症儿童越少的群体,对环境友好程度越乐观;而接触孤独症儿童越多的场所,在环境设置上因应孤独症儿童特点做出的调整越多,如康复机构,这获得了抚育者的较高评价。这说明,让大众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特性,理解孤独症儿童及其照护者的困难,对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至关重要。

     超 86% 受调查者支持建设孤独症友好无障碍环境。82.8% 希望倡导理解关怀的社会氛围,77.64% 希望增加社区科普教育,超 60% 希望增设便捷入场通道和标识引导系统。大家期待政府提供专业培训、制定政策、支持服务项目并增强公众教育。

     针对这些调研结果,团队提出了全面且细致的建设倡议:

     社会无障碍:通过社区教育,宣传孤独症干预康复知识,减少大众的误解和指责;倡导包容理解的社会氛围,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开展普特交融活动,让公众与孤独症儿童真实互动,消除偏见。

     信息无障碍:在公共场所设置指引系统时,充分考虑孤独症儿童特点,用形象图形和标志物代替文字说明,并标明高光、高噪区,减少额外刺激。

     物理无障碍:商场、游乐场设置专属友好空间;博物馆、动物园提供便捷预约入场服务;餐馆提供特定时段贴心用餐服务;普特融合教育机构调整声光刺激,降低噪音干扰。

     建设孤独症友好的无障碍环境是一场全民行动。政府要做好政策领航和资金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公众则需主动参与,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世界,减少他们康复路途中的环境障碍,能拥抱更多彩的生活。


文稿数据来源: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大学生调研团队

编辑:徐雯雯

审核:袁美芝